北大八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72|回复: 0

【拔丝学堂 010】红楼梦到底讲了什么

[复制链接]

41

主题

41

帖子

136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
发表于 2020-9-6 05: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拔丝小蚂蚁 于 2020-9-6 06:30 编辑

【拔丝学堂 010】红楼梦到底讲了什么


北大84级校友微信群的“周末讲座”迎来第十期。前面几期我们探索了宇宙起源、人类起源以及未来社会的人工智能问题。这一期的重点是通过红楼梦,探讨人性和人生的意义。

主讲人简介:孔书玉,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士,比较文学硕士,,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亚洲研究博士。曾在University of Sydney, University of Alberta 任教。西蒙菲沙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人文学系终身教授,林思齐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主任。主要从事亚洲文学,电影和传媒, 以及海外华文文化的教学与研究。

学术论著包括 Consuming Literature: Best Sellers and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Literary Produc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Popular Media, Social Emotion and Public Discourse in Contemporary China ( Routledge, 2014), 以及在英文中文法文学术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多篇。合译小说集 Beijing Women: Stories (MerwinAsia, 2014)。 中文创作发表于《读书》《书城》等杂志。
目前在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做驻访学者。 研究题目:道家自然的观念在中国山水诗/画和文人园林艺术中的体现。


下面就是孔书玉教授的讲座。

大家晚上好。能在江南杭州跟大家一起评说红楼梦。这也是生活给我的一个小的惊喜。首先,我想感谢我们的群主罗新,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我还要感谢大家。毕业三十年后还能聚在一起学习,是缘分。在过去的几天里。你们已经给今晚的红楼梦研讨课进行了预热。尤其要感谢殷世荣和宋青同学,为大家提供了电子版的红楼梦,学习的文本。

今天晚上的课程我想这样安排:我先说介绍一下今天研讨需要了解的一些背景知识,也就是几个重要的红学的流派和代表人物。然后,我解释一下今天晚上要探讨的重点问题。因为红楼梦如此博大精深,红学研究也非常丰富繁杂,在今晚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只能选取一个方面或者一个点来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我的讲解将主要围绕第一回和第五回。最后,请大家一起讨论,包括对我的讲解提出的问题以及回答我先前留给大家的那几个问题。

先用我们现代知识分子也是现代文人的老祖宗鲁迅先生的两段话来开场:(《绛洞花主》小引)“《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所以今晚大家有多少种读法,正解,歪批,卧谈,甚至有人觉得自己比曹雪芹强,我都不惊奇。阅读/解读他人其实是投射出自己的心理和思维定势。作为一个文学教授,我一般更喜欢建构地阅读,即从他人的生命体验中学到一些东西,而不是一味地 “解构”,拆得一塌糊涂。批评性思维不是只“批评”, 而是能够有足够的分析理解和总结的能力,看到学习对象的独特性,在人类知识或现实世界的独特性。我平时跟学生说:就像与人相处一样,不能、不会或不屑欣赏艺术作品的长处/独特之美, It's your loss。

鲁迅先生的第二段话:
“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罣碍。然而憎人却不过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与宝玉之终于出家,同一小器。”
这一段是鲁迅对宝玉,也是红楼梦题旨的看法。这是我看到最富有同情心,并深深理解人生的的观点。大体上也是我对红楼梦和宝玉的认识。不过对宝玉出家,我不太同意鲁迅先生,后面也许会讨论到。


除了鲁迅先生,在红楼梦问世后的200多年里,尤其是20世纪,还有很多思想家和学者,对红楼梦进行了各自的解读和评说。下面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一部分基本上是引用概括各种资料。因为不是正经八百写论文,这里我就不把出处和引用一一详细列出。

狭义来讲,红学包含:曹学、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等分支;广义来讲,红学所涉的领域则包含了所有关于《红楼梦》相关问题的研究,以上加上小说研究,国外介绍。1904年,国学大师王国维写了《红楼梦评论》,用西方文艺理论解读《红楼梦》,也是中国人第一次从学术角度,把红学当成一门真正的学问来研究。王国维引用叔本华的理论,认为《红楼梦》打破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大团圆的套路,第一次写出了不圆满的爱情悲剧。

索隐派: 以蔡元培为代表,《石头记索隐》主张红楼梦是顺康时期的政治影射小说,作者是明末清初时期的遗老遗少,被称之为索隐派. 主旨反清复明。其实清代乾隆、嘉庆以后便不断地有一些人在那里议论它“影射”谁家、所“隐”何事之类的问题。这类索隐派文字到民国初年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很有声势、影响甚大的评著。人们通常所说的“旧红学”。代表作有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1916),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1917)以及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 (1919)。

举例说明索隐派的论证与结论。“然则书中果记何人何事乎?请试言之。盖尝闻之京师故老云,是书金为清世祖与董鄂妃而作,兼及当时诸名王奇女也。相传世祖临宇十八年,实未崩殂,因所眷董鄂妃卒,悼伤过甚,——遁迹五台不返,卒以成佛。当时讳言其事,故为发丧。世传世祖临终罪已诏,实即驾临五台诸臣劝归不返时所作。语语罪己。其忏悔之意深矣。……父老相传,言之凿凿,虽不见于诸家载记,而传者孔多,决非虚妄。情僧之说,有由来矣。(《红楼梦索隐提要》)“小宛名白,故黛玉名黛,粉白黛绿之意也。小宛书名,每去玉旁专书宛,故黛玉命名,特去宛旁专名玉,平分各半之意也!……小宛入官已二十有七,黛玉入京,年只十三余,恰得小宛之半。……小宛爱梅,故黛玉爱竹。小宛善曲,故黛玉善琴。小宛善病,故黛玉亦善病。小宛癖月,故黛玉亦癖月。小宛善栽种,故黛玉爱葬花。小宛能烹调,故黛玉善裁剪。小宛能饮不饮,故黛玉最不能饮。……且小宛游金山时,人以为江妃踏波而上,故黛玉号潇湘妃子。……小宛姓千里草,故黛玉姓双木林。……且黛玉之父名海,母名敏,海去水旁,敏去文旁,加以林之单木,均为梅字。小宛生平爱梅,庭中左右植梅殆遍,故有影梅庵之号,书中凡言梅者,皆指宛也。(《红楼梦索隐提要》


你们看这索隐派靠谱不靠谱?!蔡元培说他自己的“索隐”,用的是三种方法(或所依据的三条原则),“一、品性相类者,二、轶事有征者,三、姓名相关者”(《石头记索隐第六版自序》)。就是说,凡小说中人物与当时文人或品性相类,或轶事有征,或姓名相关,就定为影射某人。         
索隐派看上去有点荒唐,但是深陷其中者会玩儿的很上瘾,上天入地收集证据。在当代是刘心武读红楼梦。他考证出可卿和元春的现实原型。我不太喜欢索隐派,除了觉得他们的证据不足,有些牵强附会之外,还觉得他们把小说读狭窄了,读死了[坏笑]。是用考古学的方法读文学。


考证派:以胡适1921年所著的「『红楼梦』考证」一文为代表。胡适主张红楼梦是乾隆时期,所谓的江宁织造曹寅家事,作者是曹家后代曹雪芹,并以具体的史据证明,自称之为(新红学)考证派。还有1923年俞平伯出版《红楼梦辩》考证出只有前八十回为曹雪芹作。周汝昌《红楼梦新证》(1953)也被视为胡的弟子。

鲁迅《中国小说略史》:《红楼梦》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闻。郑重指出《红楼梦》“盖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闻,正因写实,转成新鲜。而世人忽略此言每欲别求深意,揣测之说久而遂多” 。鲁迅称《红楼梦》作者“生于荣华,终于零落,半生经历,绝似石头。” 鲁迅说:“后四十回虽数量止到本之大半,而大故迭起,破败死亡相继,与所谓‘食尽鸟归,惟存白地’者颇符。”鲁迅说的,好像红楼梦有点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

大家那天讨论也说到了当下比较有影响的红楼梦大家。除了刘心武,还有就是蒋勋和白先勇。白先勇先生在美国加州Santa Barbara大学退休之后,回到台湾大学开了一门人文通识课红楼梦。这门课他讲了两个学期,非常详细。然后他的讲座整理出书, 三卷本。他主要是从文学的角度上来分析红楼梦,认为是一部结构完整细节精致,同时思想深刻,情感丰富的佳作。 蒋勋在普通读者尤其女性读者中很受欢迎。他的那套十几本的蒋勋说红楼梦先在港台海外又在大陆风行一时。不好意思我没有时间读,只是翻了翻。我的印象是他除了讲解了很多文化知识以外,还把个人对生活的感悟,尤其佛学对爱和情感的理解加入进去。蒋勋自己是个敏感的艺术家,多情种子,他的解读很受女性欢迎。

另外,我在腾讯公众号“大家”上看到一个叫闫红的用红楼人物评论现世女性的处境。下面我就想重点讲一下,我怎么理解这部小说,我认为它是在说些什么,小说的題旨。我用来印证的文本根据就是本书的第一回和第五回。这两回架起了全书整体结构,同时预告了主要人物的命。所以我说是全书的“眼”。希望大家已经读这两回。因为我要用细读(close reading)的方式来一步步分析红楼梦的主题。

第一回其实有几层用意/目的:一是交代了红楼梦这本书的来源, 而且给这本书一个传奇或者神话的来源。有点儿魔幻现实主义啊。二是交代了主人公的来源, 也就是宝玉。这是一个穿越了两个世界的通灵之物。三是交代了另一对贯穿全书的点题人物:甄士隐与贾雨村。



有人说,读不下红楼梦,可能这个和第一回的玄妙神秘有关系。我记得年轻的时候读红楼梦总是要跳过这个第一章,甚至第二章,直接从黛玉进贾府的第三章开始。为什么?因为对当时的我,第一回所说的那个大荒山,青埂峰,还有空空道人,都是太虚幻了,无从想象。到底在哪里呢。不是这个世界,那在宇宙的哪个地方?跟宝玉黛玉爱情故事有何相干?!

可是中年之后再来读红楼梦,我倒觉得第一回关于这个神秘世界/维度 dimension的设计,就是作者架构了两个时空的小说世界,一是红尘,一是红尘之外的渺渺宇宙,是这本书最精彩和高深的部分。也是把这本书从家族兴衰和爱情悲剧,上升到哲学和宗教意义上的人的旅程和启蒙enlightenment的关键。

宝玉的来源交代的很清楚。它是女娲炼石补天剩下的那块没用得上的石头。所以呢,它有几个特点:第一,是他有灵性, “通灵”,这是他不平凡之处。第二,他又是一个“无材”,“未用之才”。这里。如果大家对庄子的“无用”,“有用”和“无用之用”等概念有了解的话,立刻就听到了话外之音。第三,这块石头呢,它比较好奇,它动了凡心,羡慕红尘中的荣华富贵,所以苦求僧道到把他带入人间。要去走一趟,体验一番。

这僧道就提醒他啊,“那红尘中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 八个字紧相连属, 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听出其中佛教的教导了吗?人所以痛苦,因为无知和欲望,希望永远占有美好的东西。但是世界是时时变化(impermanence, transient),所以得不到,注定失望痛苦。

但是这僧道呢,也意识到这个石头啊 它动了凡心,听不得这种提醒和劝告。所以他们说,“此乃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也就是说,你劝也没有用。都得走一趟,才能领悟。这就是空空道人所见,“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的故事。这就是“石头记”, 或 “情僧录”, 也是“红楼梦”的来源和意思。“此回中用“幻” “梦”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

“其中大旨谈情”。整部书就是围绕着情,有亲情,人情,友情,最重要的是爱情。只有情之深者才能更体验人生之痛,也才最有“悟”或者解脱的可能。正如鲁迅所说。从文化意义上讲,曹雪芹写红楼梦与晚明以来对“情” 的发现和宣颂有关。李贽的“赤子”和情,心的思想代表影响了明清的思潮。牡丹亭,红楼梦都是印证。牡丹亭就是一个情可以让人起死回生的故事。



最后说一下这个甄士隐和贾雨村的故事,我就把舞台交给你们。这个其实也非常有寓意的。如果读过这部小说的话,你就知道这两个人物实际上是贯穿了全书。他俩就像那个一僧一道一样,时不时的出现,点题。第一,他们俩是作为一个对比的人物,一个是入世一个是出世。甄的人生是走下坡路的,而同时呢,他经过了一番人生痛苦和磨难,最后悟了,跟着僧道走了。贾雨村呢,他正相反,他是进入红尘一直向上爬的这么一个角色,而且在书中不断成功,官越做越大,很狡猾世故会利用人。他我觉得是作者最讨厌的一个人物。

第二,这一段写的是红尘的开始,作者选择的地点就是苏州,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的。苏州是天下第一温柔乡富贵地,然后里面的这些人名啊,地名啊,都是有典故的和画外音的,有道家,佛教的典故,用了很多的谐音和双关语,比如葫芦庙,这葫芦是道家典故,道士都有葫芦,都是通过葫芦进入道家的仙境,还有那个甄士隐贾雨村这两个名字的,我就不用解释了。

第三, 就是甄士隐这个人物,这是一个有灵魂的人物,是他在梦中偷听到了天机,这个贾宝玉和12金钗的前世今生,他在梦中,也看到了太虚幻境,从这里呢,我们就知道这些人,他们都是姻缘前定的,包括这12金钗都是风流孽鬼,没有办法的哈[呲牙]。所以说甄也是一个沟通两个世界的这么一个人物,是宝玉的foreshadow。所以:书中人 Approaching the truth by way of Passion; Or being enlightened through love!

一个隐形的问题是,既然都知道这个空的结果,为什么还花这么多功夫瞎折腾?!换句话,红楼梦洋洋洒洒写红尘写了了120回,事无巨细,极尽描写,如果跟黑塞写佛悟的小说“流浪者之歌” Saddihatha比,不是太罗嗦了吗?



我个人的体会:四十岁有一段抑郁,那时开始读佛书,去内观练习。也想修炼得道,但终不成。因为还是不舍得或舍不得。还是发现红尘太好,太诱惑,纵有千般痛苦,还是不忍放弃。

我觉得这个曹雪芹,他并不是一味的宣传佛教空的思想。实际上,他是非常挣扎的心灵。他的年少时代,看到最美的女子、最繁华的景色,他是如此怀念,所以十几载呕心沥血写下过去经历的岁月。他看到了红尘的诱惑,红尘的百般好。但是同时呢,他又是非常的痛苦。看到了红尘的转瞬即逝,看到他热爱的那些女子的出嫁,死亡,繁华盛筵的最终消散。所以呢,他这个书其实写的就是出世解脱其实是非常难的,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挣扎的过程。还记得宝玉最后与王夫人辞行,雪地里对父亲深深一躬的情景吗?



宝玉是一个敏感有情之人。你看贾府其他男人,谁能像他一样体会女子的痛与恐惧,还有快乐。书中交代他对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珍惜的,尤其未嫁女子,美的极致。



所以他虽然无用,没有雄心大志,不会干活挣钱,但曹还是选他做可以醒悟的主人公,佛的见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北大八四网

GMT+8, 2024-11-23 15:56 , Processed in 0.03692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